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【大師談信仰 系列4】我與神明(中)
2015-12-24
在我一生當中,除了與諸佛菩薩接心、和聖人賢者交流,因為從小生長在民間信仰濃厚的家庭裡,也與神祇靈界有一些因緣。
我出生的地方是中國江蘇揚州的一個小鎮,名叫「仙女鎮」。在我家門前不遠有一座仙女廟,童年時,我不敢離家太遠,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這座廟裡,和一些同年齡五、六歲的兒童玩捉迷藏、丟手帕、老鷹抓小雞、繞鐵環、打梭等遊戲,跑來跑去。雖然對於仙女是何方人士、如何成道、利益眾生,我一概不知,但是對於正殿中間供奉的仙女娘娘神像,則從來不敢觸犯,甚至進出廟門,也會向神明點個頭,表示恭敬。
在這座神廟裡,兒童們還會玩一種遊戲,就是將平日收集曬乾的桃子、杏子擺在一塊石頭上進行比賽。在果實兩相推擠之下,看誰的力氣大,能推倒對方的,誰就成為贏家;贏的一方可以獲得輸的一方的果實。當時,兒童們會依果實的大小、重量,而以各種神明的稱號來為自己的桃核、杏核取名,有的叫「二郎神」、有的叫「托塔李天王」、有的叫「哪吒」、有的叫「都天大帝」,冠軍的就統稱為「如來佛」。所以,我從小就知道一切神明中,如來佛是最崇高、最偉大的,只是當時還不懂「如來佛」究竟是什麼意義。
尤其我出生之後,就經常和外婆同住,外婆是一個佛道不分的在家善女人,經常到東廟燒香、西廟禮拜,幼年的我也會隨她前往參加。聽說在我出生一個月後,外婆就建議母親把我寄託給觀音老母做義子,以求平安長大;所以,觀音老母應該是我與信仰接觸的第一個因緣。
外婆不識字,卻能背誦《金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等經文,在長期相處之下,我也知道她修練了一些功夫,身體具有某種奇異的能量。偶爾夜半乍醒,總會聽到她打坐運功時,肚子裡傳來像排山倒海一般轟隆轟隆的聲響,喉嚨裡也會發出陣陣響亮的聲音。於是我問外婆:「外婆,您的肚子怎麼會有叫聲?」她說:「這是功夫。」我不懂什麼叫做功夫,一直到我出家十年後,回鄉探望外婆,才問她:「外婆,您的肚子還會響叫嗎?」外婆說:「怎能不會?功夫哪能掉了!」
那時候恰巧有一架飛機從空中飛過,我就對外婆說:「外婆,您看!飛機引擎聲更響,但是這個響聲能減少我們的煩惱嗎?能解脫我們的生死嗎?能增加我們的道德嗎?」一時之間外婆竟也給我問得啞口無言。
但是從外婆的神情裡,我似乎看到了她的落寞,老人家修行了大半輩子,終獲得異於常人的功夫,今天卻因為我的一席話,對於自己的修持產生動搖,至今想來,仍然覺得不忍;雖然肚子會叫,無助於生命的昇華,卻讓她對宗教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,這是不能否認的。
除了外婆,我的三舅母參加過義和團餘流「花蘭會」,這個社團既要持咒也講法術,但事實上是抗日組織;三舅母自稱擁有法術,能讓神明附體。
記憶中,有一天晚餐,我們幾個調皮的小孩圍繞著她問:「舅母,您說神明附身,究竟是什麼神?還不是草頭神!」舅母聽後靜默微笑,但沒一會兒,忽地她把桌子一翻,身體就開始抖動起來,口中還發出異於平常的聲調,說:「我是梨山老母,你們觸犯到我,趕快跪下懺悔!」
這時恰巧三舅父從外頭回來,見狀便拿起棍子要打醒三舅母,說也奇怪,平時溫和的三舅母似乎力量變大,幾乎搶走了棍子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,三舅母打了個哈欠,終於甦醒過來,還若無其事地說:「發生了什麼事?」
中國的神道善門,他們所修練的功夫,近似於外丹功之類,就如同現在的扶鸞、過火、乩童附身、登刀梯等等,都是屬於身體上的功夫,不是心靈的淨化,與佛教的修心略有不同。
經中說:「佛說一切法,為治一切心,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」甚至佛教說修心最高的境界是修到無心,但是對於一般神道人士體能上的異象,我們也不必全面否認,畢竟這是個娑婆世界,難免有不圓滿之處,更何況佛陀宣說的教義,有了義,也有不了義;有究竟的佛法,也有方便的佛法。如同牛奶,剛擠出來的時候,腥味難聞,摻水、加工之後,就變好喝了;也像良藥苦口,有時難以下嚥,加上一點糖衣,就變好吃了;信仰不也像這樣,可以有種種的方便嗎?
年紀漸長後,母親希望把我送進私塾念書,但是礙於家貧,沒有能力讓我入學。不過,印象中,母親曾叫我到家裡的中堂,禮拜至聖先師孔子為老師;這應該可以算是我接觸儒家最初的因緣。
我十二歲在棲霞山剃度出家,但因那時候棲霞山是一座十方叢林,不可以私收徒眾,所以師父告訴我,我們的祖庭是在宜興地方上的大覺寺。
出家後,我就在棲霞山這座叢林裡參學,實在說,我是不具參學資格的,因為那時候我只不過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孩,其他學僧都已經是二十歲以上的青壯年,常住不得辦法安排我是進禪堂或者進入律學院。因此,最初師父把我安排住進客堂邊上的一間小淨室,並找來書記大實法師教我念《禪門課誦》,學習「五堂功課」。但是或許師父覺得把一個小孩成天關在屋子裡,終究不是辦法,所以隔天就把我送進棲霞律學院,和那許多年長的學僧們共住學習。
在棲霞律學院讀書期間,距離棲霞山不遠的一座茅山,有許多年輕的小道士因為沒有地方可以供他們念書,就一起來到律學院裡寄讀,和我們共同學習規矩;當時共讀的景象,真可謂「佛道一家親」。
及至後來,我對於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老子》等三教經典,也都能背誦。所以,雖然我對儒、道了解不深,但因接觸過,心中留下善美的種子,也就使我日後與儒、道、釋三家都能做朋友,互相往來。
一如其他叢林寺院建築,進入棲霞山的大門,迎面而來的先是笑嘻嘻的布袋和尚,亦名「彌勒佛」,又叫「歡喜佛」,以愛來攝受人;如果眾生仍未得度,轉過身來,背後供奉的就是手持降魔杵、威武赫赫的韋馱天將,以力來折服人。甚至棲霞山的大雄寶殿裡,除了中間供奉的毗盧遮那佛以外,兩旁還供有二十四諸天神將。當時,我經常懾服於他們雄偉高大的姿態,覺得他們與佛陀慈悲的聖容,真可以說是融為一體,也就讓我在禮佛之後,不分別地向他們一一禮拜、鞠躬。
或許是由於我童年時,就跟隨外婆到處禮拜,接觸過很多神道寺廟,如土地公、城隍爺、都天大帝、文昌帝君、哪吒三太子等等,而且經常看到廟裡的法師恭敬安奉神明的樣子,在潛移默化之下,也就感覺到神明比人偉大,為什麼我們不要禮敬祂們呢?
我出家後的十年,大多數的功夫都用在發心服務和早晚課誦裡,尤其從《金剛經》、《唯識論》等經論中,更逐漸體會到,佛教確實是超凡入聖的宗教,真理確實應該獲得普世所共尊。不過,縱然我對佛教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,但是對於外婆的信仰,在我往後的出家生活裡,仍然經常會憶起他們共修的儀式、詩詞歌唱的音調,以及他們慈祥愷悌的容貌。
在宗教生活裡,影響我最大的可以說是《玉曆至寶鈔》所描述的十殿閻羅。童年時,雖然經常和外婆進出「道場」,但並不懂得什麼宗、什麼教、什麼神,只記得大多數的「道場」裡,都懸掛著「十殿閻羅」的圖畫:一殿閻君秦廣王蕭、二殿閻君楚江王曹、三殿閻君宋帝王廉……十殿閻君轉輪王薛;當時在我幼小的心靈上,便烙印了「人不能做壞事」的觀念,否則就要遭受「上刀山」、「下油鍋」之苦。
不過,來到佛門之後,我覺得以這種恐嚇的方式勸人為善,不如用極樂淨土的光明來引導大家。所以,佛光山開山時,我便依照《阿彌陀經》裡所描述的極樂世界景象,建立了「淨土洞窟」。
實在說,中國的社會,除了佛教講的「因果報應」、「廣結善緣」以外,就是靠著諸天神明在維護社會道德及秩序的。就像以前我在家鄉的時候,幾百里方圓內都遇不到一位治安人員,相連的幾個鄉鎮之間,也沒有一間法院,可是卻很少有人作奸犯科。老百姓一旦有了是非糾紛,都是相約到城隍廟、土地廟裡燒香、發誓或賭咒,所有大大小小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。所以,城隍爺、土地公在人民的心裡,比法官、警察都還要有用,還要令人尊敬。
因此,對於有的人一提到宗教,尤其是民間信仰,就立刻為它戴上「迷信」的帽子,我倒是覺得,迷信總比「不信」甚至「邪信」好。(摘錄自《百年佛緣》)
我出生的地方是中國江蘇揚州的一個小鎮,名叫「仙女鎮」。在我家門前不遠有一座仙女廟,童年時,我不敢離家太遠,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這座廟裡,和一些同年齡五、六歲的兒童玩捉迷藏、丟手帕、老鷹抓小雞、繞鐵環、打梭等遊戲,跑來跑去。雖然對於仙女是何方人士、如何成道、利益眾生,我一概不知,但是對於正殿中間供奉的仙女娘娘神像,則從來不敢觸犯,甚至進出廟門,也會向神明點個頭,表示恭敬。
在這座神廟裡,兒童們還會玩一種遊戲,就是將平日收集曬乾的桃子、杏子擺在一塊石頭上進行比賽。在果實兩相推擠之下,看誰的力氣大,能推倒對方的,誰就成為贏家;贏的一方可以獲得輸的一方的果實。當時,兒童們會依果實的大小、重量,而以各種神明的稱號來為自己的桃核、杏核取名,有的叫「二郎神」、有的叫「托塔李天王」、有的叫「哪吒」、有的叫「都天大帝」,冠軍的就統稱為「如來佛」。所以,我從小就知道一切神明中,如來佛是最崇高、最偉大的,只是當時還不懂「如來佛」究竟是什麼意義。
尤其我出生之後,就經常和外婆同住,外婆是一個佛道不分的在家善女人,經常到東廟燒香、西廟禮拜,幼年的我也會隨她前往參加。聽說在我出生一個月後,外婆就建議母親把我寄託給觀音老母做義子,以求平安長大;所以,觀音老母應該是我與信仰接觸的第一個因緣。
外婆不識字,卻能背誦《金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等經文,在長期相處之下,我也知道她修練了一些功夫,身體具有某種奇異的能量。偶爾夜半乍醒,總會聽到她打坐運功時,肚子裡傳來像排山倒海一般轟隆轟隆的聲響,喉嚨裡也會發出陣陣響亮的聲音。於是我問外婆:「外婆,您的肚子怎麼會有叫聲?」她說:「這是功夫。」我不懂什麼叫做功夫,一直到我出家十年後,回鄉探望外婆,才問她:「外婆,您的肚子還會響叫嗎?」外婆說:「怎能不會?功夫哪能掉了!」
那時候恰巧有一架飛機從空中飛過,我就對外婆說:「外婆,您看!飛機引擎聲更響,但是這個響聲能減少我們的煩惱嗎?能解脫我們的生死嗎?能增加我們的道德嗎?」一時之間外婆竟也給我問得啞口無言。
但是從外婆的神情裡,我似乎看到了她的落寞,老人家修行了大半輩子,終獲得異於常人的功夫,今天卻因為我的一席話,對於自己的修持產生動搖,至今想來,仍然覺得不忍;雖然肚子會叫,無助於生命的昇華,卻讓她對宗教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,這是不能否認的。
除了外婆,我的三舅母參加過義和團餘流「花蘭會」,這個社團既要持咒也講法術,但事實上是抗日組織;三舅母自稱擁有法術,能讓神明附體。
記憶中,有一天晚餐,我們幾個調皮的小孩圍繞著她問:「舅母,您說神明附身,究竟是什麼神?還不是草頭神!」舅母聽後靜默微笑,但沒一會兒,忽地她把桌子一翻,身體就開始抖動起來,口中還發出異於平常的聲調,說:「我是梨山老母,你們觸犯到我,趕快跪下懺悔!」
這時恰巧三舅父從外頭回來,見狀便拿起棍子要打醒三舅母,說也奇怪,平時溫和的三舅母似乎力量變大,幾乎搶走了棍子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,三舅母打了個哈欠,終於甦醒過來,還若無其事地說:「發生了什麼事?」
中國的神道善門,他們所修練的功夫,近似於外丹功之類,就如同現在的扶鸞、過火、乩童附身、登刀梯等等,都是屬於身體上的功夫,不是心靈的淨化,與佛教的修心略有不同。
經中說:「佛說一切法,為治一切心,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」甚至佛教說修心最高的境界是修到無心,但是對於一般神道人士體能上的異象,我們也不必全面否認,畢竟這是個娑婆世界,難免有不圓滿之處,更何況佛陀宣說的教義,有了義,也有不了義;有究竟的佛法,也有方便的佛法。如同牛奶,剛擠出來的時候,腥味難聞,摻水、加工之後,就變好喝了;也像良藥苦口,有時難以下嚥,加上一點糖衣,就變好吃了;信仰不也像這樣,可以有種種的方便嗎?
年紀漸長後,母親希望把我送進私塾念書,但是礙於家貧,沒有能力讓我入學。不過,印象中,母親曾叫我到家裡的中堂,禮拜至聖先師孔子為老師;這應該可以算是我接觸儒家最初的因緣。
我十二歲在棲霞山剃度出家,但因那時候棲霞山是一座十方叢林,不可以私收徒眾,所以師父告訴我,我們的祖庭是在宜興地方上的大覺寺。
出家後,我就在棲霞山這座叢林裡參學,實在說,我是不具參學資格的,因為那時候我只不過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孩,其他學僧都已經是二十歲以上的青壯年,常住不得辦法安排我是進禪堂或者進入律學院。因此,最初師父把我安排住進客堂邊上的一間小淨室,並找來書記大實法師教我念《禪門課誦》,學習「五堂功課」。但是或許師父覺得把一個小孩成天關在屋子裡,終究不是辦法,所以隔天就把我送進棲霞律學院,和那許多年長的學僧們共住學習。
在棲霞律學院讀書期間,距離棲霞山不遠的一座茅山,有許多年輕的小道士因為沒有地方可以供他們念書,就一起來到律學院裡寄讀,和我們共同學習規矩;當時共讀的景象,真可謂「佛道一家親」。
及至後來,我對於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老子》等三教經典,也都能背誦。所以,雖然我對儒、道了解不深,但因接觸過,心中留下善美的種子,也就使我日後與儒、道、釋三家都能做朋友,互相往來。
一如其他叢林寺院建築,進入棲霞山的大門,迎面而來的先是笑嘻嘻的布袋和尚,亦名「彌勒佛」,又叫「歡喜佛」,以愛來攝受人;如果眾生仍未得度,轉過身來,背後供奉的就是手持降魔杵、威武赫赫的韋馱天將,以力來折服人。甚至棲霞山的大雄寶殿裡,除了中間供奉的毗盧遮那佛以外,兩旁還供有二十四諸天神將。當時,我經常懾服於他們雄偉高大的姿態,覺得他們與佛陀慈悲的聖容,真可以說是融為一體,也就讓我在禮佛之後,不分別地向他們一一禮拜、鞠躬。
或許是由於我童年時,就跟隨外婆到處禮拜,接觸過很多神道寺廟,如土地公、城隍爺、都天大帝、文昌帝君、哪吒三太子等等,而且經常看到廟裡的法師恭敬安奉神明的樣子,在潛移默化之下,也就感覺到神明比人偉大,為什麼我們不要禮敬祂們呢?
我出家後的十年,大多數的功夫都用在發心服務和早晚課誦裡,尤其從《金剛經》、《唯識論》等經論中,更逐漸體會到,佛教確實是超凡入聖的宗教,真理確實應該獲得普世所共尊。不過,縱然我對佛教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,但是對於外婆的信仰,在我往後的出家生活裡,仍然經常會憶起他們共修的儀式、詩詞歌唱的音調,以及他們慈祥愷悌的容貌。
在宗教生活裡,影響我最大的可以說是《玉曆至寶鈔》所描述的十殿閻羅。童年時,雖然經常和外婆進出「道場」,但並不懂得什麼宗、什麼教、什麼神,只記得大多數的「道場」裡,都懸掛著「十殿閻羅」的圖畫:一殿閻君秦廣王蕭、二殿閻君楚江王曹、三殿閻君宋帝王廉……十殿閻君轉輪王薛;當時在我幼小的心靈上,便烙印了「人不能做壞事」的觀念,否則就要遭受「上刀山」、「下油鍋」之苦。
不過,來到佛門之後,我覺得以這種恐嚇的方式勸人為善,不如用極樂淨土的光明來引導大家。所以,佛光山開山時,我便依照《阿彌陀經》裡所描述的極樂世界景象,建立了「淨土洞窟」。
實在說,中國的社會,除了佛教講的「因果報應」、「廣結善緣」以外,就是靠著諸天神明在維護社會道德及秩序的。就像以前我在家鄉的時候,幾百里方圓內都遇不到一位治安人員,相連的幾個鄉鎮之間,也沒有一間法院,可是卻很少有人作奸犯科。老百姓一旦有了是非糾紛,都是相約到城隍廟、土地廟裡燒香、發誓或賭咒,所有大大小小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。所以,城隍爺、土地公在人民的心裡,比法官、警察都還要有用,還要令人尊敬。
因此,對於有的人一提到宗教,尤其是民間信仰,就立刻為它戴上「迷信」的帽子,我倒是覺得,迷信總比「不信」甚至「邪信」好。(摘錄自《百年佛緣》)
最新消息
2025年中馬區佛學會考 覺誠法師勉勵考生解行並重
2025-09-29新馬寺750人佛學會考 落實人間生活佛教
2025-09-292025佛學會考 深入佛學展現信仰與傳承
2025-09-29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訪慈恩寺 光明大學藝術學院交流
2025-09-29多倫多佛光山佛化婚禮 佛青感恩常住
2025-09-29北雪梨佛光緣考生祈福 有願必成光明在望
2025-09-29光明和平節於南華寺登場 照亮心燈傳遞智慧與慈悲
2025-09-29兒童青少年多元課程 西方寺打造佛學共同家園
2025-09-29大慈佛社詩歌講座 思想起島嶼在地風情
2025-09-29茶禪圓韻慶中秋 北雪梨佛光緣「四給」人月共團圓
2025-09-29
相
關
消
息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叢林的管理法② 2025-09-28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叢林的管理法① 2025-09-27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佛法滿人間.莫妄想 2025-09-29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佛教與生活.生活與修持8-8 2025-09-26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佛教與生活.生活與修持8-7 2025-09-25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佛教與生活.生活與修持8-6 2025-09-24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佛教與生活.生活與修持8-5 2025-09-23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佛法滿人間.定靜慮 2025-09-22